
清明扫墓随笔15篇
在日常学习、工作生活中,大家或多或少都对随笔有些了解吧?随笔可以观景抒情,可以睹物谈看法,可以读书谈感想,可以一事一议。想要更多的了解随笔吗?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清明扫墓随笔,仅供参考,欢迎大家阅读。
清明扫墓随笔1清明节回家,借着扫墓,重走童年的路。
爸爸是浙江人,以做松油,做香菇谋生。所以从小我们田里的活干的少,但是,山是我们最熟悉,尤其是熬山。那里到处留着念想,布满回忆。
记得有一次在山上过夜,夜里醒来,听到森林里传来阵阵呼呼声,一摸,爸爸不在。我顿时恐惧无比,哇哇大哭。我摸黑边哭边跑,最后发现附近有一盏煤油灯亮着,原来勤劳的爸爸看我睡着便起来挖菜地。白天要做松油,做香菇,还要帮助生产队管理一大片的地瓜,实在没有空,于是爸爸常常利用夜晚摸黑种菜。
爸爸已经走了十多年,可是爸爸用身体力行传给我们兄弟姐妹的一大笔财富——勤劳,所以时值今日,我们不敢懈怠,唯有勤劳对待生活。
此刻,满眼望去,记忆中的笋厂早已拆除,松树没有了踪迹,杉木,翠竹,板栗树等经济林取而代之。或许那些曾经的采田珠,采蘑菇,拾茶梨。故事也将渐渐老去。
幸好还有妈妈和我们一起唠叨那些年里的老故事,还有妈妈陪着我们踏上熬山路。多年以后,谁来陪我看熬山?
清明扫墓随笔2清明节前,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篇关于清明节的作文,这时我很为难,不知道写什么好,去扫墓又在下雨,我问妈妈 ……此处隐藏11372个字……水的,要是祖母在世看到他们该是多么的高兴啊!
适值清明节到来之际,回顾了去世的先人,不知怎么又想起上小学时每年学校都要组织去祭扫一位姓杨的烈士,许多情景还历历在目:记得在清明节的前一天下午,按照学校规定的时间,大家穿上整洁的衣服,系着红领巾,不像现在带水带吃的,同学们排着浩浩荡荡的队伍步行,领头的高举着少先队队旗,后面几位捧着自己扎的花圈,来到杨正余烈士的墓地。班主任带同学们按班级排好队,仪式正式开始,全体肃立,主持人是体育老师,请少先队队长向革命烈士杨正余同志敬献花圈,请校长宣布向杨烈士致默哀,大家有帽的脱帽,进行三鞠躬。接着请本村的一位老共产党员讲述烈士的英雄事迹,学校领导发表讲话,学生代表发言,再有学校教导主任与学生们在烈士墓前举起右手握拳宣誓:我们一定不辜负烈士的遗愿,继承革命光荣传统,为完成烈士未竞的事业,好好学习,做革命事业接班人!杨正余烈士,您安息吧!宣誓完毕,大家绕墓一周,然后按秩序返校。星期五作文课,要写一篇以参加扫墓为主题的作文。转眼几十年过去了,如今这里的小学早撤离了,连中学也集中到城区去了,清明节祭扫革命烈士对如今农村大部分小学生来说已感陌生,大地茫茫,我心顿生凄凉空漠之感!
我在迷离恍惚中,忽然还想起两年之前,在清明节前,曾去常州清明山悼念一位姓张的革命先辈,拾级而上,大约有二百几十级台阶才来到先辈墓前,回来后,写了一篇纪念的散文,题目是《深切怀念》,这里就不一一去细说了。总之,在这清明扫墓到来时,在这月亮忽明忽暗的夜晚,我想得很多很多:清明扫墓,除了缅怀先人,悼念烈士,寄托哀思,感恩传承外,其它还有什么意思呢!但愿能用这种方式,提醒每一个人勿忘过去,珍惜美好时光,要肩负使命,继承遗志,薪火相传,为繁荣富强而不懈努力!